针对目前部分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,校外教学点设置条件和程序不健全、盲目扩张现象突出,监管不严格、办学行为不规范、教育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,教育部近日颁布《关于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公告》(以下简称《公告》),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作出规范需要。
一是压实主体责任。强调校外教学点是高校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依托和服务延伸,其教学和管理情况直接体现高校的办学水平,直接关系高校的品牌声誉。需要高校高度看重本校校外教学点的设置与管理,压实办学主体责任,指导校外教学点落实教育教学有关环节,加大教学过程监管和纪律约束,严格招生宣传、学籍、收费和经费用等管理,确保在高校治理能力范围内有限设置校外教学点,并能管得住、管得好。
二是严控数目范围。需要高校审慎研究、合理规划本校校外教学点布局,严格控制校外教学点数目,审慎选择设点单位。引导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降低校外教学点数目。引导地方高校在省内设置校外教学点、不跨省招生。限制设点单位范围,引导高校优先选择办学条件好、管理规范、保障有力的单位合作设置校外教学点。
三是明确条件程序。明确教育行政部门、高校、设点单位职责分工,各地各高校依据《校外教学点设置工作引导》,拓展校外教学点设置与备案工作。各地可依据本省实质,进一步明确、细化本省校外教学点管理需要,并对高校提交的校外教学点备案材料进行严格评议,重点关注程序是不是规范、材料是不是真实完整、办学条件是不是达标、开设的专业与当地人才培养需要是不是匹配等。
四是加大监督管理。需要高校将校外教学点建设纳入学校党委要紧议事日程,加大归口管理,按期拓展校外教学点检查评估,准时堵住风险漏洞。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对已备案的校外教学点加大平时监管和水平监测,打造完善校外教学点准入、评价、奖惩、退出和责任追究规范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要打造“线上+线下”协同联动工作机制,拓展联合惩戒,并联合其他有关部门,严厉打击不真实宣传、交易生源、代学替考等违法违规行为。
《公告》明确,自2025年1月起各地各高校根据《校外教学点设置工作引导》拓展校外教学点设置与备案工作,对于已备案但不符合《公告》需要的校外教学点,给予2年过渡期进行整改。下一步,教育部将持续推进各地各高校严格规范校外教学点管理,确保相关需求落实落地,促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健康有序进步,更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。